我叫韦馥瑜,我是来自黔西南州分公司的一名年轻邮政工作者,我的家是一个典型的邮政世家,从外公到母亲,再到我,我们三代人把绿色的情谊留在了我们深爱的家乡。
我的外公许世吉1951年参加工作,是一名老邮人。小时候总听外公说来回徒步几十里路送信的故事。
寄信和明信片曾经是邮局最主要的业务,那些年,外公每天要分拣5000封信件,一个夜班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精疲力尽。送信完全是“近处靠吼、远处靠走”的方式。他负责投递10多个村,60公里长的邮路,每一次送邮件都要翻山越岭走上四天四夜。马能过的地方还好,要是过不了就只能挑着邮件自己去送。在这种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外公一干就是38年。
挨家挨户送邮件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每次说起这些往事时他总是特别自豪。听说那时候能进入邮政局工作的人非常受人尊敬,因为这个工作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相貌端正、会读书识字,还得一副大嗓门,这都是硬条件。识字的人少,外公还得替乡亲们读家书,写回信。时间长了,外公和乡亲们就像亲人似的。“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觉得值得。”外公说。
八十年代末,母亲王正黔成为外公的接棒者,那一年母亲刚刚年满19岁。在她眼里,头戴邮政帽,身披邮政绿,是一件让人无比自豪的事。当时人们用的都还是磁石电话,磁石电话并不像如今的电话那样直接拨号就能打通,而是要打到邮电局的总机,再由话务员转接,才能和对方通话。母亲最初的工作就是邮政话务员。局里事多人少,乡邮员的活计母亲仍然要做,当时二八牌绿色邮政自行车是母亲那个年代的标志,起初她还沉浸在身穿制服、骑着人人艳羡的自行车的骄傲中,但很快,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艰苦的工作条件,让年少的她心生委屈。遇着过河或者下雨土路泥泞的时候,泥巴裹住车轮,自行车反而成了负担,只能把车和邮件都扛在肩上走。但是,倔强的母亲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因为她知道,在那个通信不方便的年代,特别是我们这个落后小县城的那些偏僻村落,信件就是人们心中沉甸甸的期盼,邮递员就是大家翘首以盼的绿衣使者。
那时候邮政储蓄业务就只有简单的汇兑、地址汇款,都没有存折更别说现在的IC卡了,都是靠手工登记。母亲的随身挎包里,经常放着几十张汇票、身份证和户口本。按规定用户接到邮包和汇款通知单后,要自己去邮政所取,可是有的村子离邮政所太远,有的村民行走不方便,有的村民忙得顾不上,所以村民们就请求母亲给予代办。“她要求可严格呢,我们必须把单子填好,并出示有效证件后,才能办理。”村民说道。
“干一行,爱一行”。就这样,母亲在邮政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30年时间。“乡亲们需要我,我就有动力。乡亲们满意,我就有价值。年纪变大了,容颜变老了,但这颗心没有变。”母亲说。
因为从小生活在邮政这个大家庭里,所以大学毕业后,我也投身到邮政工作中。
城区揽投部是我接触的第一个部门,每天邮车来后我们跟着一件一件下货、分拣、录入、装车。将段道上的邮件整理和排列好后堆上邮车,跟着投递员坐进邮车便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投递工作。这样紧凑的工作节奏,差不多要忙活到下午六点,可想而知“双十一”“六一八”等网购大促销时揽投员的辛苦程度。
办公室是我接触的第二个部门。办公室是领导直接下属的综合管理机构,是沟通内外、联系八方的枢纽,办公室的工作种类繁多,有收文处理、档案管理、收发传真、必需品采购及后勤管理等,所以设立了四个秘书岗分别管理不同事务。期间,我有幸陪同领导下乡调研,让我看到了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邮政。册亨县岩架镇盛产香蕉,以前只是线下销售,蕉农积极性不高,守着遍地软黄金却过着苦日子,邮政领导得知香蕉丰收挂果后找不到销路的情况,立即与政府部门商讨帮助蕉农拓宽市场的办法,与县工作人员一同实地调研了解,最终确定通过“政府+合作社+电商”的合作模式,为香蕉寻找销路。香蕉销量与日俱增,订单每天高达万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订单,上线包装人手不足。邮政领导和同志们冒着35度的高温,第一时间带领党员干部献身到一线参与产品包装运输工作中,和蕉农们同吃同住日夜奋战三天三夜。在分公司各党员干部和蕉农的努力下,香蕉日发量达到10000余件。不仅销路广了,价格也平均上涨了1块多,让不少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这场艰巨的战役中,作为国有企业,我们邮政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为脱贫攻坚加力,把精准扶贫作为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办好一件件实事,积极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为脱贫攻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代理金融网点是我实习时间最长,也是最终定岗的地方。最初是做大堂经理,册亨县少数民族居多,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大多都是农村来的,许多客户都不识字不会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询问需要办理哪种业务、指导填单、维护秩序等。虽经历了初步培训,但对于毫无金融知识基础的我而言,储蓄业务不像从前一样单一简单操作,定期、国债、保险、理财......邮政业务种类多样,每天在窗口要应对各种类型的客户、适时推介邮政业务,还得确保账款一致。刚开始,我每天都要比别人多花近1个小时才能将账轧平。从办公室到三尺柜台,我一下子手足无措,难以适从。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勤补拙,我利用工作之余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将相关业务代码一一记在本子上,闲着就拿出来看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时半会儿记不住的东西,这个办法最管用。对于不懂的业务,悉心向前辈们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也能像老师傅那样,一边为客户办理业务,一边跟他们拉家常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邮政也迅速发展。电子化、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邮件的处理效率,邮政坚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邮政工作者,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受到邮政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物件,也是亲人的期盼,爱人的思念和人们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三代人近70年的邮路,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邮三代”的故事,这也是一代代为邮政工作尽心竭力的邮政工作者的故事。
择一行 终一生
绿衣人的情怀
历经岁月变迁
依旧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