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升华,让创意落地,让设计出彩——2021年邮票创作设计推进会在京举行
2020-11-25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示精神,按照刘爱力董事长“讲好中国故事,从讲好集邮故事入手”的要求,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设计师视角看邮票发行,凝聚力量、守正创新,11月20日,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政业务部举办的2021年邮票创作设计推进会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票印制局举行。

  邮政业务部总经理王志奇、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任永信、邮票印制局总经理马丕中出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邮票评审专家组成员马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贵,著名艺术家刘向平,著名艺术家郝军,北京天大星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立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红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千哲,正邦品牌顾问服务集团品牌整合总监、公共事务总监李默涵,青年设计师李志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设计沙龙武世宁、青年设计师、清华美院贵金属艺术衍生品课题组成员宋鉴,青年画家孟凡聪,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王虎鸣、编辑设计部副总经理史渊、编辑设计部副总经理方军参加会议。

  活动由邮政业务部图稿编辑处处长曲雅南主持,著名艺术家郝军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贺信。徐里在贺信中高度评价邮票设计工作,他表示,中国邮票设计事业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做好邮票设计工作,是每一位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邮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门类,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和载体。2021年中国邮票创作设计推进会的召开,是中国邮票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一次学习交流互鉴,体验与感悟并存的活动,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盛会。

  邮政业务部图稿处的同志首先介绍了2021年邮票选题及约稿安排。2021年计划发行纪特邮票28套90余枚。选题围绕“两线两点”展开,即紧扣“建党百年”主线,安排国家战略类、建设成就类、象征寓意类邮票选题;构筑“文化精品”主线,以古代名画、世界文化遗产、名山大川、经典文学作品等题材打造精品邮票;突出少年儿童关注点,以动画、科普题材针对青少年兴趣爱好与成长教育选择邮票选题,培养集邮群体;紧跟社会热点,配合年度重大赛事、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点文件颁布,体现邮票记录历史的特点。

  2021年邮票约稿安排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提出的“加强全面布局,加快推进邮票组稿工作”的总体要求,实施邮票质量精品化,引入艺术名家和青年设计师、面向全国邮政内部单位包括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专业设计力量发出邀请,全面扩大邮票设计参与群体,完善图稿评审专家组职能,促进设计与工艺深度融合;组稿精细化,划分精品型和普通型题材,并据此确定组稿方式、资源配比、时限控制;约稿集中化,集中开展约稿、收稿、评议工作,统筹配比设计和编辑的资源,把控时限;项目高效化,采用项目负责制,加强进度管控,建立监督机制;创作衍生化,引导设计师参与邮票及衍生品的深度开发。

  听完介绍,在座的设计师们感到非常振奋,踊跃发言。

  陈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设计过《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1995)《长江三峡工程·发电》(2003)《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2003)《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200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2009,合作)《孔子学院》(2012)《中国梦-民族振兴》(2014)《国裕家康》《新春送福》贺年邮票(2020)等邮票。

  陈楠率先发言畅谈感受。他回顾了26年邮票设计的经历,认为邮票是传递设计师和艺术家审美价值观的特殊媒介,是让艺术和设计与普通民众接触的重要渠道。此次新的邮票约稿机制,能够带动更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展现水平。谈到邮票IP衍生,他以今年贺年邮票的设计举例,图稿既采用了韩美林老师的原画,还融入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楷书五种字体的汉字进化历程,特别是“福”字底下改了三笔,变成了“牛”字。这些都可作为IP来衍生和推广。

  王虎鸣,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从1987年开始走上了邮票设计之路。30多年来,设计了150多套邮票、200多套邮资图的数量和获得30多项国内外大奖的成绩,是中国邮票设计群体中的翘楚。

  王虎鸣代表邮票专业设计师发言。他首先对各位艺术家给予中国邮票设计事业的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会议既是为2021年邮票组稿工作按时完成,又为提高邮票的艺术品质集思广益。他请大家积极为邮票设计建言献策,并推荐更多优秀的画家和设计师,为邮票引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激情,使邮票绽放更绚烂的光华。今后的邮票组稿工作将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开放包容,更加广泛而巧妙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让邮票更有交互性和趣味性,以满足社会和大众对中国邮票的更多期待。

  邵立辰,北京天大星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设计过《邮政储蓄》(1987)《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2006)《招商局》(2012)《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2016)《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六十五周年》(2019)等邮票。

  作为35年前就参与过邮票设计的艺术家,邵立辰的发言体现出对邮票的情怀和责任。她说,这些年承担的主要是纪念邮票的设计,相关要求多、创作时间长、创新难度大。去年协助组织玫瑰邮票的征稿,发现社会上有许多充满才华的设计师。作为老一辈的设计家,有责任以老带新,让年轻设计师有更多机会来参与,给年轻设计师更大的空间去发挥。

  宋鉴,青年设计师、清华美院贵金属艺术衍生品课题组成员,曾设计过《曹冲称象》(2008)《文彦博灌水浮球》小本票(2010)《小蝌蚪找妈妈》(2013)《动画-大闹天宫》(2014,合作)《自由行》《自驾游》《背包客》贺卡专用邮票(2015,合作)《全民阅读》(2016)《富贵吉祥》贺年专用邮票(2016)《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中国植树节》(2019)《玫瑰》《动画——葫芦兄弟》(2020)等邮票。

  宋鉴是青年设计师代表,他聊起了今年设计的《玫瑰》《动画——葫芦兄弟》两套邮票,认为做邮票一是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愿意投入大量精力;二是这些年的邮票设计和印制水平在提升,对设计者的要求也在提升,需要设计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三是分享做动画邮票的体会,动画邮票不好做,是再创作的过程,要选择合适的视角。他还表示想要参与2021年《动画——哪咤闹海》邮票的设计。

  王红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曾设计过《李立三同志诞生一百周年》(1999,合作)《FIFA 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会徽》(200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七十周年》(2019)等邮票。

  王红卫认为,一件好的邮票设计作品来之不易,需要设计者投入大量精力,千锤百炼,没有情怀做不到。有年轻人才有未来,除了采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形式,还要做好邮票IP的开发,让年轻人回归邮票。

  马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邮票评审专家组成员,曾设计过《彭德怀同志诞生九十周年》(1988)《 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1991)《鸮》(1995)《庚寅年》(1998)《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2003)《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2004)《水车与风车》(2004)《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2005)《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2005)《现代灯塔》(2006)《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二)》(2007)《千岛湖风光》(2008)《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2008)《毛泽东同志诞生120周年》(2013)《明清家具——坐具》(2011,合作)《明清家具——承具》(2012,合作)等邮票。

  马刚作为邮票评审专家组主要成员发言。他首先对2021年邮票约稿制度重大改革表示肯定,认为这不仅反映出集团对邮票发行工作的重视,还体现邮票发行管理更加细致。他结合多年的设计和评审经验,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进一步细化管理,不仅年初有全年选题计划的讨论会,年末还可以召开设计总结会,对最初的设想和最后的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第二,针对不同题材制定不同的流程管控方案。除特别重大、特急项目外,应给予设计人员更多的创作时间保证质量。第三,邮票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有其特殊的语言,一方面要组织设计师多去邮票厂参观了解印制工艺;一方面要对设计师以指导,比如提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的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第四,邮票记录一个时代的设计,要挖掘一切资源,策划出更多类似生肖这样的好选题。

  马丕中在发言中说,60多年来,印制局作为邮票主要诞生地,邮票发行的最后环节,经历了无数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创下过一周出一套票的记录,为国家提供了绝大多数的邮票珍品,这是印制局人的骄傲所在。他表示,今后印制局仍将做好使命担当,一是将继续发扬传统、攻坚克难,把邮票生产放在首位,多出精品,快出精品,保证邮票按时足量发行。二是将围绕邮票精品工程“五化”的目标,加强内部建设,跟上发展需求,科学管控流程,识变应变求变。他认为邮票发行工作是个链条,从选题到对主题的挖掘,从各方意见的汇集到组织材料、设计、工艺的配合,印制生产,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是再创作,需要上下联动,前后配合。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启动信号,让全链条有序配合,完美运转,实现三年选题、五年规划、一年印制的目标,助推集邮业务发展。

  任永信在发言中表示,此次会议氛围融洽,既是交流心得、畅谈体会,又是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一是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这样的会议多年未办,从无到有,是个进步;2021年邮票发行安排清晰、约稿要求明确、工作进展详细、征求建议殷切,给大家带来邮票发行全新印象。邮政在变,集邮也在变,体现在做精品重精细、做精致致精彩;体现在顶层设计、开放包容的心态,反映出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的转变。二是做集邮重在做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设计是桥梁纽带。邮票设计既是思想的升华,又是手法的落地。手法落地的过程,也是把设计者的绝活绝招落实到邮票画面的过程;更是将设计者的快乐情绪融入到邮票中,让更多人通过邮票来体会和感受的过程。

  邮票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任永信建议大家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邮票。今年是宋代理学大师张载诞生一千年,他的“横渠四句”流传千古,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奉为圭臬。邮票设计师也要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态度来设计邮票,将邮票与历史相结合。站在文化的角度看邮票。文化之功,一曰担当,一曰传情。担当,是令社会有责任心;传情,则令思想有流动性。这种思想的流动性通过邮票的流动和交换,传递到千家万户。要让这种思想映衬在邮票当中去,既要做好明年的邮票,又要放眼“十四五”,提前做好五年邮票规划,特别是梳理诸子百家序列、北宋五子等历史文化题材,传承中华文化、民族血脉。

  明年的邮票选题大事多、活动多、题材多,既有建党百年,又有奥运会,既有西藏和平解放70年,又是抗疫一周年,一定要突出重点、紧跟热点、做出亮点。一要看天气,紧扣时事动态、把握时代脉搏。二要接地气,与地方活动、特色文化深度结合。三要有底气。设计师要有文化的底气、创意的底气、技法的底气。

  他向全体设计家发出邀请,不仅把邮票做好,还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邮品设计中来,让邮票上的一个点,延展为邮品中的一个面,借邮品让邮票上的视觉语言丰富起来,让蕴含在邮票中的思想流动起来,让包孕在邮票里的心声传递出来。

  王志奇首先带全体设计师回顾了邮政的历史,从毛主席在西柏坡为山河邮电局题写“人民邮电”四字,到周总理在西安国共合作时为中华邮政林卓午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票铭记“中国人民邮政”到“中国邮政”因与万国邮联国际标准接轨而调整,到抗疫期间中国邮政“四不中断”“四免费办”,扛起“国家队”重担;从罗淑珍“一封信一颗心”,到电影《鸿雁》的原型——吉林朝鲜族乡邮员李虎天,还有王顺友、尼玛拉姆、其美多吉,邮政领域不断涌现出先进。邮政人一直努力践行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当前,中国邮政正构筑改革发展“四梁八柱”,推动中国邮政二次崛起,彰显邮政作为央企的责任和担当。

  王志奇的讲话从邮政的历史转到邮票的历史,从英国罗兰希尔发明邮票的故事,到杨尚昆之子杨绍明请毛主席在《开国大典》邮票上签名;从历届全运会都有方寸呈现,到刘鹤副总理为抗疫邮票作批示表肯定,充分体现了邮票记录历史、记载国家大事的特殊属性,也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邮票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这是中国邮票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是推动邮票复兴的重要力量,一定要传承好发扬好。

  他表示,邮票发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能闭门造车,用传统的思维做传统的业务。近两年,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邮务部持续发力,推出减少邮票印量、提炼精品选题、提高结算成本等举措,市场回暖,成效显著。

  2021年邮票发行工作改革创新不止步,将围绕邮票精品化工程开展工作。一是敞开大门做设计。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设计师参与邮票设计,统筹配比设计和编辑资源,以项目制为着力点,优化组稿流程、丰富设计风格、提高艺术质量,保证全年组稿工作协调高效完成。二是着力打造精品票。做区分,从众多邮票题材中提炼精品;重印制,微雕、全息、喷码……精品邮票展示尖端印制技术。三是早做部署勤沟通。邮票体现国家水平,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邮票发行工作一定会早部署早安排,将采用微信群等更加灵活的沟通机制保证发行工作顺利进行。

  他宣布,2021年邮票设计约稿正式启动。欢迎与会的设计师以及所有有意向参与邮票设计的设计师们广泛参与。他邀请在座的设计师不光参与邮票设计,也要参与后期的集邮和文创产品的开发,充分整合邮政的协同资源,发挥好54000个网点,近50万的便民服务站,807所校园邮局,遍布全国各大景区的主题邮局的邮政网络优势,讲好邮票背后的故事。

  集团邮政业务部图稿处、文创处的相关负责人,集邮总公司设计编审部的相关负责人和全体设计师,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的相关负责人和全体设计师、雕刻师和邮票编辑参加了会议。

  撰稿:周凯

  摄影:杜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