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父亲跑乡邮
2022-08-15   

个夏天,准大学生张喜燕等到了她心仪已久的录取通知书。

递到她手上的投递员不是别人,正是她的父亲张元利—— 一个在大山里穿梭的乡邮员,一个纯朴的苗家汉子。

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不容易。

 

张元利一家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党岗略村偏寨,这里距离台江县城也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沪昆线上的高铁在连接村寨的群山间呼啸而过,18岁的张喜燕还从未去过省会城市贵阳。

8月的盛夏,张元利拿到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尽管在网上知晓了女儿被贵州医科大学录取,但是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张元利还是难抑内心的激动,驾着邮车急冲冲往家里赶。

女儿早在门外等候,撕开红彤彤的信封,展开新生入学通知书,张元利和妻子脸上笑意盈盈。

“拿到通知书了,好好出去玩一玩。”张元利拍拍女儿的肩。

“爸爸,其实我想……和你跑一跑邮路。”

和父亲一起跑乡邮——在知道自己被录取的那刻,这个想法便在张喜燕心中扎下根。

张喜燕就读于台江县民族中学,高中三年,忙碌的学业让她几乎很少回家,偶尔父亲会到学校送些日常用品,但又挂念着乡邮工作,每次都说不上几句,便又离开。即使自己的高考分数高出当地一本线70分,父亲也只是在微信里发了个点赞的表情。

女儿印象中的父亲,早出晚归、沉默寡言。

18年,弹指一挥间。张喜燕感觉还没有读懂父亲,又将再次踏上新的旅程。

跟着父亲跑乡邮,是她送给父亲、也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

 

乡邮路是一条连心路

第二天清晨,伴随着阵阵蝉鸣,张喜燕和父亲来到施洞支局的投递室,张喜燕看着父亲娴熟地把报纸一捻成扇形,然后分拣到各个格口,捆扎、装包……2017年跑乡邮以来,风吹日晒让他的脸更加黝黑,身形也有些发胖。“爸,喝水。”张喜燕递给父亲一杯水,父亲接过水憨憨地笑着。

绿色的邮包渐渐鼓了起来。张喜燕帮着父亲一起提到摩托车后座上。“今天要送这么多?”“是啊,还得抓紧送。”张元利说,他的邮路全长82公里,服务党岗略、平兆、小河等7个行政村,服务少数民族群众近2万人次,一趟乡邮单程跑下来,需要4、5个小时。

投递路上,张元利接到支局长张余荣的电话,原来张局长下乡走访时,发现留守老人姜彦悉的电路损坏了,惦记着大热的天老人用不上风扇,便联系略懂电路的张元利修理一下,顺带给老人带一些生活用品。张元利把邮车停在路口,父女俩步行前往老人家。

绵延的大山绿意葱茏,层层梯田稻香扑面。远处,勤劳的苗家人正在灌溉稻田;眼前,父亲的身影犹如大山一般,坚实宽厚。走在田间小径,张元利向女儿介绍着邮路上苗寨里村民的情况,哪家娃娃考上学了,哪家老人生病了……“寨上的狗看到我都不得叫哦……”张喜燕噗嗤一笑,才发现寡言的父亲也有幽默的一面。

电路修好了,风扇转了起来,老人也笑了。惦记着还有包裹送,父亲婉拒了老人的挽留,开始下一站投递。

前几日下大雨,村里有部分邮路被山洪冲断,正在抢修。张喜燕坐在后座有些颠簸,她轻轻地环住父亲的腰,想起父亲是1973年生人,马上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耳边的风呼呼地吹,她感觉自己像风筝越飞越高,父亲就像那颗线,相隔遥远也有挂念。

一路上总能看到邮政的绿色,那是遍布在邮路上的“邮政便民服务站”。父亲告诉她,可别小看小小的“服务站”,解决的可是老百姓的“眼前事”。

“谢谢你,张师傅。”在苗家小院,平兆村村民张土全的老伴儿看到张元利便迎了上去。前几天,远在深圳务工的女儿给她寄了些药品,没想到张元利这么快就送过来了。

看着群山环抱的山村,张喜燕似乎明白了父亲乡邮工作的意义所在:一条邮路、一个人,缩短了山里山外的空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乡邮路是一条幸福路

正是台江最热的时节。摩托车的坐垫晒得发烫,太阳把头顶烤得热辣辣的,父亲的工装也渐渐被汗水浸湿。

山路弯弯,儿时的泥巴路早已变成了柏油路,一座崭新的文化礼堂坐落于村头,“永远跟党走”的文化宣传栏鲜红醒目。

“老张哥,你又送来党的声音啦!”岗党略村村委会副支书张元林接过张元利投递的党报党刊,听说女儿考上了大学,他也十分开心,打开了话匣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啦!”张元林说,如今村里因地制宜按照“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合作模式,举全村之力推动养鸡、刺绣、“稻+”及渔产业发展,同时还实施红色美丽村庄规划,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在大学要好好学习,以后建设美丽家乡!”张元林眉眼带着笑。

一路向前,投递到施洞镇中心小学,张喜燕遇见了她的小学数学老师张科能,六年未见,张老师还是一眼认出了当年的小丫头。“你看,咱们的校舍也翻修了,还建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课余时间咱们山里娃也能和城里人一样,弹弹琴唱唱歌!”张老师指着一栋栋红墙绿瓦的校舍,兴奋地向张喜燕说着学校的变化。“对了,现在学生们还有牛奶水果的加餐,比你读书的时候,条件更好了!”听说张喜燕考上了大学,张老师喜形于色,“来来来,我们合个影,我要鼓励更多的同学学业有成,报效祖国!”

乡村振兴展新卷,乡邮路上幸福长。

投递路上的一张张笑脸令张喜燕印象深刻。父亲说自己不仅仅是个“送信的”,还是一个“宣传员”,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到家家户户。

“这日子可是越过越有盼头啦!”种植户蒋林忠接过父亲的“绿色发展”宣传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前年,借助政府的好政策,他养起了猪、喂起了鸡,还承包了12亩地种起了西瓜,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期间,父亲和支局的员工们常常到他这里来,手把手教他使用手机银行,如何识别假钞、诈骗等行为,“没想到我们这大山里也能出金蛋蛋!”蒋林忠哈哈直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台江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张元利也多了一个身份——护林员。返程的路上,父亲拿起镰刀,女儿背起父亲的邮包,一前一后开始了巡山工作,清水江清澈见底,江边远方的来客正悠闲地垂钓,白鹭也不时飞翔在天空,“共筑绿水青山梦”的标语格外醒目。

新的人生就要开启,18岁的张喜燕也有着同龄人对未来的迷茫。

但,父亲的邮路,似乎让她看到了答案。

 

文:李奇男 宋婵娟